几千年前,“礼”如何深刻塑造了周人的生活?周人的一天,如何与“礼”水乳交融?周人的一生,又是如何与“礼”相依相伴?今晚7点半,湖南卫视、芒果TV同步播出的《中国》第三季正式收官,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华民族的童年时代,感受由“礼乐”开启的盛世华章。
古人言:“不学礼,无以立”。早在夏商周时期,先贤就通过制礼作乐,形成了一套颇为完善的礼乐制度,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用以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出行有轼礼,成年有冠礼,结婚有六礼,就连聚会、宴席等场合也有不同的礼数,这些由周人完善并发扬光大的礼乐制度,经过数千年的文明演变,浸润到中国人的DNA中,成为潜移默化的礼仪文化。
礼之一字,贯穿千古。破维萌发的文明,丰富的礼乐场景考验着青年画师的想象力。为此,主创大胆采用中国画中的“重屏图”风格。古人常借重屏画,表现内心的世界与期许。作品中多用 “重屏图 ”,分实景与虚景。打破空间单一、平行与折叠,界定奇异在真实与虚假的交界处流连。用画中有画的构图,搭建起不同时空的交叠,用以表现当时的礼乐制度和日常生活。
成家立业是人之大事,在面对结婚、成年等重大节日或活动时,古人一点都不马虎。婚礼一词最早便写作“昏礼”。在古人眼里,黄昏是太阳即将落山、月亮即将出来的时候,蕴含着阴阳交替之义,暗示两性的结合,最适宜举办婚礼。而入洞房的环节,也被后人赋予了一个特别的名字——“周公之礼”。
而古人的成人礼叫冠礼,所谓“男二十而冠,女十五而笄”。在周代,贵族行冠礼的年龄会因阶层身份而有所差异,地位高的人常会提早及冠,以便更早执掌权力。冠礼前,要先筮卜吉日,确定日期。随后,父兄要选定并邀请为青年加冠的贵宾。
冠礼当天,贵宾要为行冠礼者三次加冠。最初是加黑麻布做的帽子,表示男子将有参加政治活动的权利;再加白鹿皮缝制的帽子,表示男子将有为国战斗的权利;最后一次是加爵弁冠,表示男子将有参与祭祀的权利。
从混沌走向秩序、从创世走向礼乐的漫漫长路上,人,始终是创造一切的主角。礼乐文明把秩序与和谐、道德和理性、音乐与诗歌,永久地注入中国人的精神血脉,并最终连接起了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是属于中国人的仪式感,并永久化作中华文明的灿烂篇章。
在润物无声的礼乐文明教化中,一个崭新的时代在向我们走来。周日(12月3日)晚7点半,锁定湖南卫视、芒果TV,《中国》第三季正式收官,让我们一起心怀敬意,追溯那些遥远回响着的礼乐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