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醉酒》《牡丹亭惊梦》《包公赔情》《王宝钏大登殿》等经典戏曲选段近日走出传统剧院,走上了互联网直播的屏幕。中国传统戏曲传承人通过陌陌直播举办了一场直播活动,他们除了表演经典戏曲,还详细介绍了不同曲种的唱腔特点、服饰区别等戏曲知识。这场以传统戏曲艺术为主题的直播在短短一小时吸引了62.7万观众观看。
不仅如此,2017年5月至8月,斗鱼发起了“致·非遗敬·匠心”系列直播活动,在北京、湖北、江苏等地继续着端午节、粤剧、雕版印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探寻之旅。30场直播活动累积观看人次达到1000多万。其中,古琴斫制场累积观看达58万次。
直播中,中央民族乐团和中国爱乐乐团演奏家们用中胡、琵琶和钢琴、打击乐完成了一场中国民乐和西洋乐的“对话”。这场公益音乐会吸引了超过60万人次在线观看。
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关宇说,将网络直播与传统戏曲结合,让艺术家使用新媒体渠道来传播艺术文化,这种传播形式具有创新性与示范意义。
业内人士表示,在多样性的世界文化格局中,中国文化要想继续发挥对世界的影响力,必须对传统资源进行再开发,在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交流与融合中,赋予其更多的特色与内涵,创造出与时代相适应的更加辉煌的中国新文化。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网络直播用户达3.43亿,占网民总体的45.6%。从行业发展看,网络直播行业的运营正规化和内容精品化是其目前发展的两大主要方向。
部分学者认为,以网络直播的方式传播传统文化确实“吸睛”,然而对于文化的弘扬和继承来说,仅仅“赶个热闹”和“浮光掠影”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把具有历史底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融入生活,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验感,使理解、喜爱传统文化落到生活的实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发展孕育而来,时间的累积增添了它的厚度,但未将它与当下隔绝开来,这是让我们引以为傲的。”在全国政协委员孔维克看来,“中华传统文化只有融入生活,才能润物细无声地传承下来。”
目前,“传统文化进社区”“传统文化进校园”等“传统文化+”“非遗+”活动在全国多地积极推进。“不同平台、不同类型的活动触达的人群不同,最终实现的效果也不同。因此,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推进需要更多平台和更多形式的参与和加入。”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张志华说。
“可持续性是传统文化在直播平台持续传播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张志华认为,文化生长具有其内在逻辑,传播只是其中一个环节。因此,传统文化不仅需要“火起来”,更需要融入生活、真正在创新中“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