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络综艺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4》引发了巨大争议。围绕节目中击剑运动员董力和女孩阿拉蕾的实习父女组合,一场口水战日渐升级。教育界专家、女童保护人士、主流媒体、自媒体、普通网友纷纷加入讨论,“CP(大意指想象中的情侣)”、“恋童”等敏感词汇成为各方评论中频繁出现的字眼。评论的声音两面倒,一面认为节目中某些视频内容会给性别教育带来错误示范,影响力极坏;一面认为就是看个乐和,不必上纲上线,而且过度解读对董力和阿拉蕾来说都是无形的伤害,他们不应该承担社会上所有人的焦虑。
笔者想说,这场口水战还折射出一个问题,即网络综艺真人秀节目是否也需要立点儿规矩?今年上半年,广电总局曾下发有关通知,要求严格控制未成年人参与真人秀节目。在此“限童令”下,以《爸爸去哪儿4》为代表的亲子类综艺节目走下电视屏幕,转战网络播放平台。而播放平台的网络性质产生了相对宽松的语境。首先,网络播放的观众多为年轻网友,他们热衷于谈论“CP”等敏感、时髦的话题,并不会过多考虑个体在传播过程中应负的责任。其次,一些自媒体营销号为了博眼球,故意炒作无底线的妖魔化言论。另外,节目制作方因为身处电视之外的审查的灰色地带,并没有时刻检视和正确引导舆论的方向。一位内部人士就曾透露说,炒作“CP”并非节目组本意,只是为了增强“网感”。换句话说,这也是对网友心理的一种迎合,最终也还是为了收视率。也就是说,这场口水战的发生和升级,节目组、营销号和一众网友是共同的“推手”。他们利用了网络自由、开放的特性,却未料产生这样令人尴尬的后果。所以,在电视荧屏已经相对干净了许多的当下,网络综艺节目也需要有一个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