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助力“第一视角”新闻
2016年被称为“VR元年”,但其实VR技术本身却有着一段复杂的“前世今生”。罗尚虎表示,第一台头戴式设备出现在50年前,直到90年代中后期,国内高校计算机图形学开始做一些VR的研究,但VR的观感大部分还停留在教科书的数据分析上。20年过去,VR开始在游戏、影视等领域迈出“成熟应用”的步伐。
而VR和新闻报道之所以能产生“化学效应”,在于这项技术创造的“沉浸”式观感和新闻报道还原真实新闻现场这一诉求的强大契合。罗尚虎解释,“在描述的视角上,传统的视觉报道中使得受众往往通过屏幕间接进入某个场景,场景代入感不强。而VR头戴设备把用户封闭在一个空间里,在这个空间里用户的感知都来自于封闭的传感的世界,从视觉到大的运动本身都是来自于这样的一个封闭的空间。用户本身不再是一个旁观者的角色,而是这个世界里的一个参与者,参与到新闻的场景和新闻的故事里面去,甚至于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交互技术让用户和这个世界产生“互动”,完全革新了用户的新闻阅读方式,使得‘第一视角’新闻体验成为可能。”
VR报道体验和应用场景探索
在演讲中,罗尚虎以网易新闻今年以来的几个VR报道创新案例为基础,分享了当前媒体VR报道在需求挖掘、场景选择、交互体验上的一些经验。今年年初网易新闻推出的《春运百态图鉴》,主要在全景技术场景化和交互化方向做了尝试,如在全景图片中插入动画和交互元素,场景切换则使用“闯关”模式。而《大会堂漫游指南》则主要在游戏化叙事方式上进行了创新,成为主要的用户刺激点。
罗尚虎认为,相比于全景图片报道,“切尔诺贝利30周年”和“漫游波音787-9客机”两个VR视频策划则将VR报道的情节化、交互化、沉浸感推进到了新的高度。在切尔诺贝利VR报道中,用户均以新闻主角“瓦西里”的第一人称视角,在报道所设定的场景中,根据建立在大量真实材料基础上的逻辑剧情叙事,“亲历”核灾难发生的全过程,这种视觉冲击力是传统图文报道难以企及的。而“漫游波音787-9客机”不仅是网易新闻第一次在商业合作中使用VR技术实现变现,报道中对于用户好奇中国首架波音787-9交付这一需求挖掘、客机机舱这一VR适用场景选择,对于VR报道策划都具有较强指导意义。
未来VR报道的方向和难题
在当前新闻报道行业,媒体普遍受制于VR内容生产方向的难以把控,寻找技术和内容契合点或将是媒体VR报道首先要攻克的议题。罗尚虎表示,并不是什么性质的报道都适合用VR,VR是内容呈现形式上的创新,只有与何时的需求结合才有意义。
但罗尚虎同时强调,没有VR技术的进步,VR内容生产也就无从谈起。当前VR报道主要为观看体验创新,在人机交互上还停留在非常初级的阶段。鉴于目前全球在这方面也没有很优秀的案例,VR新闻未来可以借鉴游戏行业的交互经验,实现游戏化+VR技术的结合。此外,头戴式显示设备产品的升级和普及,也是VR新闻推广中必须考虑的因素。
“从静态的全景的图片到更具沉浸感的VR视频报道,每一步其实我们都觉得VR技术对媒体的升级上确实有非常大的助力。”罗尚虎表示,VR dream lab成立后,首先将作为连接平台,推动VR资源和技术的全网共享与用户普及,连接全VR产业链;另外在孵化VR内容上,网易将与AMD合作共建VR体验馆,参与策划、创作和推广VR内容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