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气温燥热,电影市场同样火爆。《消失的她》《长安三万里》《八角笼中》《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以下简称《封神》)《孤注一掷》等国产电影接连取得票房佳绩,不算热门的动画片《茶啊二中》,甚至比好莱坞巨星汤姆.克鲁斯领衔主演的《碟中谍7:致命清算(上)》多卖了3000万票房。全面告别“国产电影保护月”后,国产片在与进口大片的暑期对决中大获全胜。
深究原因,除了影片质量优秀、电影工业日渐成熟之外,国产电影的文化内核越来越让观众接受也是一大重要因素。其中,部分电影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创新,与影片内容完美契合,并且取得了“1+1>2”的效果。近期备受好评的《长安三万里》和《封神》,就是两个典型案例,利用传统文化元素把握住了市场脉搏。
其中,《长安三万里》是追光动画的最新作品。早前,追光动画瞄准神话传说IP,多年如一日深耕国风特色,以白蛇传、哪吒等故事为原型,开发出了不少佳作。然而,正当观众期待白蛇青蛇的故事走向时,追光动画出人意料地拍摄了这部更加“现实”的《长安三万里》,排除幻想元素,聚焦真实历史和人物。电影以史诗般的视角,通过描写唐朝诗人李白和高适的友情,勾勒出一幅盛世画卷。
作为一部动画作品,《长安三万里》没有用夸张的方式神化古人,反而选择偏重写实的描绘方式。李白和高适的第一次登场,因为全无“滤镜”,甚至让部分观众大跌眼镜。而在写意的方面,电影则让《唐诗三百首》中的名篇“活起来”,片段性地展现给观众。唐诗不仅可以朗诵,在电影中还成为充满想象力的画面。
通过写实与写意的结合,片中的李白既有才华横溢的一面,也渴望被看见、在选择中犯错;高适不善言辞兢兢业业,但终于等到大器晚成的一刻。史诗的叙事、真实的还原,还有触达广大观众的文化元素,使得《长安三万里》成为追光动画的最卖座电影。
相比《长安三万里》对传统文化的升华创新,同样成功的《封神》则选择了大胆改编。
在内地电影突飞猛进的10年中,观众见识了许许多多的封神故事,这些电影有真人出演,也有二次元“魔改”,真正配得上“封神”二字的凤毛麟角。在观众看到成片之前,乌尔善导演的这版《封神》,是一部每逢气候变换,便会低调宣传一次的“节气电影”。迟迟未能上映、关键演员秘而不宣,让很多人质疑这部电影究竟有几分成色。可贵的是,漫长的等待背后,是主创的精细打磨,据本片编剧曹升透露,上映版本的剧情采用了第18版剧本,而这一版剧本,正是一次对封神故事极其精彩的重构。
在剧本不断改编的过程中,《封神》从俗套的“旷世绝恋”变成精彩的“质子寓言”。纣王从工具人式的昏君变成野心勃勃的枭雄,妲己从背锅的“红颜祸水”变成兼具动物性和人性的“哈基米”。从票房看,这些大胆改编无疑是成功的。从开局不利,到渐渐被观众欣赏,再到逆势翻红,《封神》通过新颖而深刻的情节,与观众实现了双向奔赴。影迷们期待《封神》后续两部的发展,有人借用电影情节戏称:“闻太师回朝的车票,有了。”
《长安三万里》和《封神》,以殊途同归的方式证明了传统文化的号召力。它们或是守正创新,或是大胆改编,进一步唤醒了中国古老IP的商业价值,也勾起观众的观影趣味。最重要的是,两部电影找到了更适合中国观众体质的传统风味,兼具娱乐性和艺术性。相信不远的未来,我们会有更多超越《指环王》们的出色作品。这既需要大力发掘中国已有的“文化富矿”,也需要更多新鲜血液加入产业、勇敢探索。
来源: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