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形态的快速发展
2015年7月2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截至2015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较2014年12月增加36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4年12月的85.8%提升至88.9%,随着手机终端的大屏化和手机应用体验的不断提升,手机作为网民主要上网终端的趋势进一步明显。
数据表明,手机、互联网已覆盖庞大的用户人群,已经成为广大用户获取信息和生活娱乐的重要平台,尤其在资讯等方面具备了比传统媒体更快更便捷更灵活等特点,成为获取资讯的主要途径。
上海广播遇到的问题
上海广播上一轮的基础建设在2005年前后完成。在接下来的近10年里,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突飞猛进,将整个媒体产业带入一个新的时代,而上海广播的设施已明显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满足不了新媒体环境下资源整合、信息处理、多平台分发、用户管理的功能需求。另外,随着广播整合的开展,多个频率的分散、重复的布局也阻碍了广播生产潜力的充分发挥。为此,以贯通广播各生产系统为目标,构建“多源采集、内容共享、多媒体制作、跨媒体分发”的N进N出广播全媒体融合生产平台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项目概述
上海广播全媒体融合生产平台基于新兴广播技术和新媒体技术,融合传统广播和新媒体传播功能于一体,推动媒体间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的深度融合,它实现了:
全渠道资源采集
可扩展针对互联网内容的融合媒体内容汇聚、处理,解决节目对内容多样化的需求。整合来自直播传输内容、APP爆料内容、分支机构利用互联网回传内容,整合所有通过互联网渠道来源的内容。
全媒体内容生产
实现多种网络环境下、利用多种生产工具进行内容生产。节目生产网络环境从制播网外延到办公网、互联网,节目生产场景从台内外延到单兵编辑、外场系统。可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在办公网或互联网环境下通过专用APP、网页、微信、即时通讯等手段进行节目生产和协同化办公。
多渠道产品发布
可建立便捷的内容发布手段,覆盖互联网发布基本的WEB发布渠道。整合官方微博、微信平台,覆盖SNS社交媒体渠道。建设并推广频道或者栏目自己的智能终端APP,建立自己的内容发布、互动信息收集垂直渠道。
全方位用户服务
按照互联网的思想打造一个全新的可运营的平台,把内容变成产品,把听众变成用户。通过云平台提升传播能力,使广播的服务无处不在。
多模式业务创新
依托全媒体技术平台,结合全媒体发布产品的研发,可以发展全媒体行业已相对成熟的一些商业运营模式,如:网站流量广播业务,内容推送业务、B2C电子商务、数据信息营销服务等等,还可以通过与栏目节目的深入整合,挖掘本地化内容的优势,从老百姓的基本需求出发,寻找可持续的优质盈利模式,从而打破传统媒体现有的依靠广告营收的单一生态体系。
三、项目总体方案
广电行业业务复杂度高,而融合媒体平台的建设更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整体投资高,技术难度高。媒体要实现智能匹配、融合发展,就要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技术手段,创新传播形式。
大数据和云计算是当前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新技术,这两种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深刻影响着社会生产生活,为创新生产开辟了广阔空间。特别是云计算技术的业务与主机松散耦合、高效资源利用、业务灵活适配、运行效率提升、弹性运营管理等相关技术特征,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间密不可分的联系,与其他行业基本相同的体系构架,正好契合了媒体融合的发展需求,将给广电融合媒体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将帮助广电优化媒体内容制作、存储、分发流程,提升数据处理能力,为内容生产和传播提供强大支撑,实现改变以往单一的采编、传播方式,向“台网”融合、“多屏”融合生产转变,以基于融合媒体内容库的“融合生产”为核心,形成融合媒体运作的新业态。
3.1、基于云的技术架构
3.1.1、技术架构
构建基于云的广播全媒体融合平台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应面向全台业务,集中建设,分步实施。广播全媒体融合平台可以先从IaaS平台入手,将信息系统的硬件资源转换为资源池,形成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的量化,进而通过云计算自服务系统进行合理的领用和调配。
3.1.2、主要设备选择
(1)UTM:
UTM设备选用国产的山石网科千兆设备,集防火墙、防毒墙、入侵防御系统于一体。系统使用双路UTM同时工作,用于对网络传输中的病毒进行过滤,对恶意攻击进行防护。接入IDC机房统一出口,并对机房的安全防护起补充作用,进行攻击和入侵行为的深层防御和精确阻断。
(2)趋势TDA:
趋势TDA全称为趋势威胁发现设备,是集成趋势科技“云安全”技术,可全面支持检测2-7层的恶意威胁。TDA与趋势科技“云安全”技术配合,可以在近百种常见协议中进行智能分析,通过监控网络中各种异常的行为,追踪威胁发起者,定位威胁感染源头。利用趋势TDA和服务器上安装的OfficeScan10的即时保护进行联动,可以阻断病毒进入终端,有效的阻止由病毒爆发、肉鸡、网络挂马、蠕虫爆发、非法入侵等已知和未知的网络威胁。
(3)LVS负载均衡:
负载均衡层采用Linux下的开源项目LVS作为负载均衡软件。LVS主备服务器做成HA,达到高可用性要求。LVS的特点是能够处理百万级的并发。LVS负载均衡类型一般分直接路由模式DR、网络地址转换模式NAT以及隧道模式TUN三种。考虑到紧张的IP资源和LVS的稳定性和吞吐能力,我们使用两台高性能服务器安装Centos5.6版作为LVS的主备服务器环境。LVS采用NAT模式实现,即LVS服务器不仅对用户请求作转发,而且向用户返回前端服务器对请求的所有处理结果。使用该模式,只需要3个互联网IP。这样就减少了今后由于业务发展的需要而增加前端服务器,但缺少互联网IP的问题。
(4)Web服务器和流媒体服务器:
采用多台宿主服务器,安装虚拟机,承载Web服务器和流媒体服务器。宿主机采用双4核CPU,32G内存及做Raid10的SAS高速硬盘,以确保虚拟机的性能。宿主机的网口进行端口两两绑定,分别接到2台交换机,做到线路冗余。Web服务器主要提供新闻App的业务相关文件,以及App调用数据的接口,同时还承担移动采访App回传素材的服务。流媒体服务器接收编码器发来的广播直播音频流切片文件,通过http方式供用户下载收听。多台Web服务器或多台流媒体服务器,通过LVS实现负载均衡。
(5)磁盘阵列:
系统采用两个NAS阵列作为海量文件数据的存储。两个阵列通过软件同步实现镜像,达到高安全的目的,共可提供20TB的存储容量。存储空间以共享的方式提供给给类系统的服务器使用。
(6)MongoDB服务器集群:
MongoDB是一个基于分布式文件存储的数据库,旨在为Web应用提供可扩展的高性能数据存储解决方案。作为NoSQL产品的一个分支,MongoDB被广泛用于海量数据的环境,国内的典型用户有淘宝、中国视觉等。部署MongoDB集群主要为全媒体媒资和业务日志分析存取海量的数据,以解决关系型数据库对处理百万级数据时的性能下降问题。这里采用三台服务器搭成MongoDB的Replicateset+Sharding集群,保证数据能够并发从三台服务器读写,同时又满足高可用性和可扩展性。
(7)编码器:
编码器主要负责将接入编码器的广播音频信号编码成音频流切片文件,并发送到流媒体服务器。编码器采用4路输入的声卡,能够对4套频率的广播内容进行编码。2台编码器起到互为备份作用。正常工作下,2台编码器分别对各自的流媒体服务器进行切片发送,故障情况下,通过配置使工作正常的编码器多发一路到故障编码器对应的流媒体服务器。
(8)网管/统计/挖掘,接口服务器:
采用两台高性能服务器作为宿主机,安装虚拟机承载网管/统计/挖掘和接口等服务。网管服务器采用选型品牌网管系统,对整个系统的硬件及业务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和报警,以便维护人员在第一时间处理故障隐患。统计挖掘是针对业务日志的处理及结果表示。接口服务器主要集中了后台管理系统调用各个子系统资源的webservice或webapi访问接口,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需2台虚拟机保证其服务的高可用性。
3.1.3、安全性设计
系统分别接入互联网和办公网,两处入口都采用硬件安全设备做好安全防护,做到对核心服务器系统网络2-7层的全面防护。UTM的防火墙关闭不使用的端口和通路,对进入系统的数据包进行过滤,抵御病毒入侵。UTM的IPS对攻击行为进行检测和阻断。服务器操作系统安装趋势OfficeScan10杀毒软件,配合使用趋势TDA设备,使用云技术对核心系统内的病毒及木马进行报警,定位威胁来源,并阻止病毒和木马进入服务器。
3.1.4、高可用性设计
系统采用双路冗余设计,核心业务对外不存在单点故障。采用双路UTM同时工作,不受单点故障影响。采用两台LVS服务器做成HA,保证LVS服务器的高可用性。采用双路千兆交换机连接所有web服务器及流媒体服务器,服务器操作系统内进行双网口绑定,分别接入两个交换机,避免线路和交换机故障对业务产生影响。
Web服务器和流媒体服务器通过LVS做到服务器业务的负载均衡,保证不因服务器故障导致业务无法访问。Web服务器和流媒体服务器通过双路千兆内部交换机与内网数据库服务器、文件存储阵列和其他服务器相连。各服务器同样采用双网口绑定接双交换机的方式。
系统采用NAS磁盘阵列存储业务文件,同时使用第二磁盘阵列实时备份业务数据。系统采用专业网管软件对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并对硬件的异常进行报警。
3.1.5、可扩展性设计
随着业务发展的需要,系统可能在以下三方面进行扩展
(1)接入带宽的扩展
通过技术运营中心机房统一出口分配更多的带宽可实现接入带宽的扩展。当业务规模达到无法使用通过增加带宽来解决问题的情况,可考虑购买和使用CDN(内容分发网络)运营商来缓存内容。
(2)服务器处理能力的扩展
本系统所采用的流媒体服务器、web服务器都使用了负载均衡技术,当大量的业务到来服务器资源和处理能力吃紧的时候,可通过增加业务虚拟机或新增宿主机的方式进行减压。只需在业务虚拟机配置完成后加入到LVS的路由中去即可。
(3)数据和文件存储的扩展
数据库的扩展
业务的增加必然带来数据库服务器访问的压力,对于不同的业务的数据库可尽量采用分库分服务器部署的方法来解决单台数据库服务器的瓶颈。对于业务数据超过百万级别的,尽量采用MongoDB进行存取。MongoDB可做到数据库的并发写入,同时也提供了方便的扩展机制。
文件存储的扩展
本系统使用NAS阵列使用共享方式通过高速网络交换机直接提供存储,避免了存储交换机和HBA卡对扩展存储造成的麻烦,可直接增加阵列将存储资源挂载核心网络提供服务。
3.1.6、可维护性设计
双路系统的高可用性设计给维护工作带来了便利。单设备故障可以在不影响业务的情况下,在线进行故障修复和设备替换。对于使用负载均衡的服务器和有冗余备份的服务器,可在业务非繁忙时段从负载均衡的路由中撤出进行维护。保证了设备不带病运行。
3.2、@Radio软件概述
面对海量信息、面对强大网络,传统广播需要再造采编流程,提升传播能力。上海广播全媒体融合生产平台打通广播全媒体生产各个环节,“移动采访”让记者告别办公束缚,永远在路上;“快编”让编辑共享信息、高效组稿;“易播”让沉重的CD栏变成历史;“采集”深度订阅个性化信息;“热线”让听众数据一目了然;“主持”单屏完成两微一端的实时互动。
3.2.1.@radioReporter(@radio移动采访)
@radioReporter(@radio移动采访)协助专业新闻记者对新闻稿件的文字、音频、图片和视频的便捷快速采集,简单编辑、分类管理、提交与协作。做到一键快速写稿、录音、拍照、录像,支持多新闻源,提供语音录入文字识别功能。编辑模块可方便迅速的撰写、编辑文字稿,支持外采记者快速发稿。审稿模块支持对稿件的即时修改,领导稿件审核实时通知、避免遗漏。管理模块提供文稿的发稿功能,供记者进行文稿提交、投稿,提供稿件处理流程不同阶段的版本管理,以直观的稿件对比形式显示一篇稿件历史记录中不同阶段版本的对比及修改记录,便于问题的追查以及新编辑的业务学习,同时提供用户个人喜好参数设置。协助新闻记者随时随地完成新闻稿件,极大提高了记者的工作效率。
3.2.2.@radioCMS(@radio内容管理器)
@radio内容管理器支持直接调用本地素材资源及网络资源,实现素材的导入导出。QB支持详细功能的图片编辑,相对复杂的音频编辑及简单的视频剪切。支持分享功能,轻易分享至微信好友、微信朋友圈、邮件、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等,具有很强的传播推广性。支持办公网环境下及基于云平台的串联单撰写、编辑功能,可插入各种全媒体素材,并以富文本的格式供用户编辑、浏览、审阅等。基于云平台,支持全媒体富文本格式,做到快速引用,快速推广。
3.2.3.@radioQB(@radio快编)
@radioQB(@radio快编)可独立工作的信息浏览工具,支持不同平台预览、打开、使用、下载、分享等。支持文字、视频、音频、图片等多媒体稿件的预览和播放。支持不同稿件源的注册接入,例如:新华社等合作媒体、媒资、移动采访、社交媒体采集等来源支持在移动采访、内容管理器、易播等模块的无缝嵌入、统一调用。支持用户按需订阅不同信源的内容
3.2.4.@radioCollector(@radio采集器)
@radioCollector(@radio采集器)具有强大的数据采集功能,支持微信、微博、短信、RSS、门户网站、社区、纸媒、专业数据、行情数据、网络热词、热门话题和APP等各类终端数据。将各种互动方式的听众一网打尽,通过标准化的流程进行全面采集,并存储到听众信息库中。导播采用最简流程进行内容选看和编辑发播,同步到播出区。同时采集云服务,实现信息与云端的动态连接,为所有信息的采集存储与展现提供全面服务。带来的互联网内容汇聚能力,为节目的主创人员带来了广阔、丰富、快捷的互联网内容,为节目模式的内容要素提供了互联网延展。
3.2.5.@radioHotline(@radio智能热线)
@radioHotline(@radio智能热线),可快速呈现当前接入线路号、用户名称、电话号码、用户活跃度、反应情况(文字)或其它用户评级信息等。同时支持六条线路接入,导播根据每条线路接入显示的用户信息可多个标签来选择接听。导播轻易查看用户的详细交互记录,通过关键词搜索相对应的参与讨论的所有用户的反馈内容。导播同时hold的多个线路,打入热线的用户及反馈内容会以最简洁清晰的方式出现在直播室@radioLiveShow(@radio在线)屏幕上。做到了全程全面的配合主持人把控时间和话题。
3.2.6.@radioLiveShow(@radio在线)
@radioLiveShow(@radio在线)采用全触屏设计,使用至简。直播辅助屏所有模块都可用手轻松点选操作,符合智能触摸时代的操作习惯。双击放大功能,让内容更清晰更明,用户使用体验更佳。支持微博、微信同步查编选发,看听编选,更新延迟不超过一分钟,真正做到实时同步。实现了热线电话流程电子化,所有热线信息都能规范化记录留存。话题评论轻松选看,带来简便的话题及评论浏览体验。互动短信实时显示,多类天气信息实时查看,实时路况图文动态显示。支持RSS热点订阅查看选用,简单的查看选用方式,便于主持人随时了解最新的热点消息。
3.2.7.@radioJingle(@radio易播)
@radioJingle(@radio易播)基于云平台,制作、编辑、播放广播片头、音效、微信语音等音频短篇。支持4通道的音频jingle同时播放。多点触摸、多模式自由切换、个性化标记同时,支持jingle单的多用户共享、协同编排,同步使用。针对播出、编辑用户,提供快速标记功能,对音频进行切断、编辑、播放等。同时提供视、音频高级编辑功能,可快速进行高级制作。系统与@radioCollector(@radio采集器)对接,可使用全媒体资源池中所有视音频。采用集中管理、集中调度、集中播放,分布制作、轻松获取、快速审核、灵活播出的模式,通过高强度主备服务器、全固态硬件播放器,提高系统安全性能。
四、项目应用情况
上海广播全媒体融合平台@Radio在2014~2015年逐步建设并投入使用。
2014年3月,@Radio移动采访、内容管理器等功能模块交付。上海广播新闻中心在马航失联、二会、人大会、市府新闻发布会、亚运会等采访中利用更新的多媒体采访终端进行了全媒体报道、多方位宣传的尝试。与以往采访相比,记者把原有采访机仅作为完整录音的备份手段,而新的多媒体采访终端则将采访见闻、精彩瞬间等以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第一时间回传台内,编辑加工后在官微、微信、网站等渠道同步播发,打破了广播新闻声音传播的局限,展现了广播新闻的独特魅力。
2015年6月,@Radio采集、热线、主持、易播等功能模块交付。它将主流的社交媒体与广播相结合,开创出一条全新的基于广播节目的互动方式,大大方便了主持人及时获得用户反馈信息,使广播节目融合了各种新媒体渠道,拓展了受众群、丰富了节目形式,同时方便了主持人将网络素材引入传统制播网系统,参与节目播出。
作者:
邵勇,上海广播电视台技术运营中心广播技术部主任工程师
陈蓉,上海广播电视台技术运营中心技术事务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