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投入改变格局
“近年来,网络综艺呈现出制作经费从低到高、节目类型从单一到丰富的发展趋势。”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节目部副主任龚禹霖介绍,早期的网络综艺缺乏专业制作人才和经费,大都以低门槛的脱口秀形式存在,比如《大鹏嘚吧嘚》《晓说》都是一台摄像机、一把椅子、一个主持人就搞定。直到2014年,节目版权价格迅速提高,各大视频网站为缓解“节目荒”,开始加大对自制节目的扶持力度。
“大体量、大制作、大明星已然成为2016年网络综艺节目的标配。”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青年学者朱传欣指出,腾讯视频从今年起,每年投入10亿元用于网络综艺孵化;《奇葩说》第三季的招商额超过3亿元;一些节目的制作成本达到亿元级……在资本聚集网络综艺的时候,资源的聚集效应也进一步凸显,更多拥有丰富经验的传统电视人,甚至是握有雄厚资源的卫视频道加入战局。做过《爸爸去哪儿》的谢涤葵、《奔跑吧兄弟》的总制片人俞杭英等纷纷投身网络综艺制作;阮经天、陈赫等影视明星成为《约吧!大明星》等网络综艺节目的嘉宾;湖南卫视开辟芒果TV作为新阵地,密集推出《明星大侦探》《香蕉打卡》等节目……传统电视的制作团队、主持人、合作艺人等内容优势正在流入网络综艺领域。正如暴走漫画创始人兼CEO任剑所说,资本来了,正规军来了,明星来了,网络综艺规模裂变的风口已至。
优质内容供给不足
腾讯视频综艺部总经理马延琨介绍,据今年一季度各视频网站财报,网络用户观看综艺节目的占比达到57%,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但在所有网络上播出的综艺节目中,播放量前20位的节目占有80%的流量,说明优质内容稀缺。对这一现象,朱传欣直言,在当前阶段的网络生态和产业格局下,网络综艺节目的商业价值大于审美价值、产品属性强于作品属性、市场逻辑指挥节目创作,因而不可避免地出现一系列问题:跟风扎堆现象严重,风格大同小异,质量良莠不齐,缺乏真正具有影响力和生命力的精品。
“有些制作者社会责任意识不到位,唯播放量是从,为了迎合年轻网民的口味,而片面追求好玩刺激,过于依赖明星和话题效应,导致网络综艺出现过度娱乐化、低俗化的不良倾向。”龚禹霖说。对此,米未传媒创始人马东认为,网络综艺要承担维护公序良俗的社会责任。再大的舞台也有边界,好的舞者应该充分利用这个舞台,用有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的作品赢得各界的掌声。
发展要靠创意创新
“有别于电视综艺的收视群体,网络综艺大都集中火力猛攻年轻网民。”龚禹霖说,从2016年各大视频网站公布的节目计划可以看出,未来网络综艺节目的发展趋势主要以三大类型为主,诸如美食、高校等生活服务内容;能够满足吐槽需求的言论类节目;才艺选秀、音乐游戏等娱乐互动类节目。朱传欣认为:“网络综艺虽然题材类型的侧重与电视综艺有所不同,但绝大多数网络综艺节目并未摆脱传统电视节目的观赏模式和惯性思维,仍停留在对电视综艺模仿改造的低级阶段。除了在节目题材、话语方式、表现尺度等方面有所突破外,尚未出现一个完全立足互联网环境、真正发挥互联网特性的网络综艺节目。”
龚禹霖打了个比方:“中国式电影大片曾走过一段弯路。从《无极》《夜宴》到《墨攻》《满城尽带黄金甲》,这些作品虽然力邀一众当红明星出演,营造视效上的感官盛宴,却因思想内涵苍白、艺术品位平庸而为观众所诟病。现在的网络综艺大制作一如当年的中国式电影大片,一味靠阵容和制作堆积,却缺乏创新精神和艺术坚守。相对于大片化,网络综艺节目更应该向精细化方向发展。网络具有试错成本低、播出平台广的优势,创作者许多灵光一现的点子以及来源于生活中一些小而美的创意,都可以在网络综艺领域找到合适的生长土壤。与其将资金和精力用于邀请明星、豪华制作,不如着力创新。只有抓住受众心理需求、结合当下社会特点、思想内涵深刻、艺术质量高超的原创节目越来越多,网络综艺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大片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