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性,是多位参会者在发言中提到的一个关键词。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智锋提到,《县委大院》生动、真实而深刻地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基层百姓的具有强烈时代感的生活画卷,它所展现的,是今天这个时代才有的一些景观,一些现象,一些问题。它把新时代的,人们在追求更加美好生活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林林种种的现实困难、问题非常真实,非常生动,非常深刻地呈现出来,揭示出来,如同中国县域经济领域基层百姓生活的一部小百科全书,一部影像志,充满了时代感和生活质感。
胡智锋同时指出,该剧在不回避现实的同时,并没有在面对困难和困境中走向灰暗,而是发掘那些充满了正义感,充满了正能量给人带来激励和鼓舞的,令人感到温暖的力量,温暖的精神,体现了温暖现实主义的创作立场。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德祥认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彻底扭转过去那种唯靠招商引资拉动经济指标而无视环境代价和群众健康的发展思路,而是把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提升发展质量,这是新时代的特征,在《县委大院》里得到了很好地体现,因此该剧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围绕主题,该剧以问题为导向,以工作的头绪来推动情节的发展。
主创注目于基层,基层遇到的涉及社会发展与群众切身利益的环节,甚至基层工作中最容易犯的错误,在剧情中基本都有表现,而随着剧中的主要人物一个接一个地解决现实问题,基层干部在十八大以后的作风与作为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对当下的基层工作有一定的示范和启发效应。
《中国艺术报》总编康伟认为,《县委大院》时代感体现在弘扬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和为官之道,倡导新发展理念和科学的政绩观。为了实现这一主旨,全剧围绕光明县的发展编织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包括拆迁、平坟、污染、乱罚款、乱收费、不作为、医改、水源地保护、招商等等,紧扣痛点、难点、焦点,可以说凡是跟改革相关的,跟发展相关的问题都涉及了。
中国文艺评论山东大学基地主任,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范玉刚提出,如何真正做好贯彻新发展理念,处理好发展跟环保、同人民健康等方面的矛盾协调,真正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既是现实生活的某种真实,更是许多艺术作品津津乐道的艺术真实,也是对作家、艺术家把握好艺术与时代关系能力的一种考验。就此而言,《县委大院》是以其在时代发展大势中对艺术真实的一种追求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样本、新探索、新的表达方式。塑造了一系列敢担当、有作为的干部群像,是具有时代气象、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
《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袁新文认为,《县委大院》全景式反映了新时代我国在县域国家治理方面的重大课题,在立足当下、立足大院的同时,还以“四有”为坐标,展现了吕青山、梅晓歌、艾鲜枝三任县委书记,以及以林志为为代表的年轻干部的成长路径,让观众看到他们在一线奋斗拼搏,啃硬骨头的同时,在为党为民工作的同时,自己也在成长,也在进步,也在逐步成熟,逐步成为我们党的优秀的干部。
参会者们同时也指出,《县委大院》能够得到这么多观众由衷地喜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其在艺术创作上的精益求精和精打细磨,为岁末荧屏奉献了一大批成功的艺术形象,体现了较高的审美价值。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北大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认为,《县委大院》代表了新主流影视剧进一步民生化的趋向,进一步向下走的趋向,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好的方向。该剧在一定程度上启示创作者,如何把人物的身份稍微往下降,故事发生地的行政级别稍微往下降。与此同时,该剧还兼容了成长类型,比如林志为,观众从他第一天去县委大院上班开始就一路跟随着他,不仅看到了县委大院这样一个特殊的职场到底是怎么样的,也看到一个青年干部的成长和心路历程,这是该剧能够“抓人”的重要因素。
《文艺报》艺术评论部主任高小立认为,该剧采用了双向输出的叙事策略,不是单方面展现主人公所做出的成绩,而是首先展现了百姓最真切的民生渴望,展现改革进入深水区后表象问题掩盖下的深层次矛盾,将其与基层干部如何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交织在一起,从而更加真实鲜活,也更有艺术感染力和说服力。
《中国电视》编辑部执行主编李跃森提到,《县委大院》遵循了一种冷静节制的客观叙事原则,不煽情,不作势,不刻意追求戏剧性,心平气和,从容不迫,于平常处显匠心,即便是其他作品中常常被用来强化戏剧性的一些桥段,比方说上访、闹事等情节,在该剧中都被处理得非常克制。这对于今天的艺术创作具有一种普遍的启示意义。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戏文系主任、教授李胜利注意到,该剧没有采用传统的强戏剧性的美学方式来进行创作,没有设计突出的主要矛盾,也没有放大主人公的家庭矛盾,而是用日常生活美学垫底,在日常生活的美学展现中塑造人物群像,因此,剧中每个人物不管出场时间长短,表现力都很强。
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陈友军认为,该剧聚焦新时代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但是没有将人物作为一个个图解政策的符号,而是写他们的喜怒哀乐,写他们应付上上下下的无奈和小心思。其中县委大院干部的家庭生活,看似闲来之笔,但是能更全面把握基层干部的所思所想,也能够比较全面把握人物的精神面貌。由此,通过这样一些并不完美的基层干部形象,真实地再现了当下中国基层的样貌。从美学的层面上,该剧拓展和深化了现实主义人物塑造的理论框架,显示出了一种新的艺术真实。
陈友军尤其对“上访户”老邱的艺术形象印象深刻,认为创作者没有把他当做一般的钉子户来塑造,反而站在百姓的立场和立意来探讨,表现出现代社会对于这种群众合法权益的维护所建构的政府和群众关系的思考,推高了现实题材电视剧的思想内涵,也触发我们来重新思考政府和群众的关系。
中国文艺评论(中国传媒大学)基地副主任、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戴清提出,《县委大院》这样一部政治题材剧之所以能够展现出独属于自己的叙事魅力,很大程度在于其不依赖于二元对立的结构来结构故事,全剧戏剧性不强,不靠突发事件推动剧情,而是在叙事线索和结构设置上处处都有它的匠心、巧思,真正寄予了创作者对于作品结构形式和精神主旨表达上的多重思考,带有很强的艺术探索性。
在叙事上,该剧一方面通过从吕青山到梅晓歌、艾鲜枝相继成为县一把手,以及林志为可以预见的逐渐走上前台,构建了一条中国县域基层治理人民公仆精神赓续的传承链条;另一方面,则通过梅晓歌和乔麦、林志为和小萍这两对爱人对各自人生道路的选择和彼此理解相互扶持,揭示了这一代中青年人民公仆如何追寻理想,扎根基层,执政为民和他们的艰难求索。而在结构上,该剧是以县委大院为扇形打开的散点叙事,由此容纳了广阔的空间,同时移步换形,每一个人物都不是过场人物,而是作为观众进入每一个新问题的通路,更有精当的表演和巧妙的台词把这些人物很好地立在了台上。
来源:文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