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新时代文学的丰硕成果和崭新气象
2022-11-21 23:44 来源:光明日报
    展现新时代文学的丰硕成果和崭新气象

——记“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

光明日报记者 饶翔 刘江伟 刘平安

  11月20日夜,中央歌剧院,“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盛大启幕。

  这是一次无比隆重的文学最高奖颁奖典礼,这是属于中国文学庄严而璀璨的时刻。

  乐曲昂扬,激荡起当代作家潜心创作的奋进旋律;灯光溢彩,映照出文学非凡十年的多姿风采;掌声雷动,道出了人们对复兴路上文学的喝彩与期待。

  新时代新征程,当代中国文学的历史方位。如何展现新时代精神高度,如何描绘新征程恢宏气象,如何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

  35位获奖作家,以独具匠心的创造作出了各自的回答;“与人民心心相印,与时代深入对话”,则是他们共同的心声。

  盛典现场,文与艺多彩联动,诗与曲交相辉映,轻歌曼舞中,文学尽情绽放她的典雅、精微、博大、包容。跨界赋能,嫁接共生,当代文学正以丰富深邃的母本价值,向着其他文艺样式,敞开丰沛的生命力和无限的可能性。

展现新时代文学的丰硕成果和崭新气象

王蒙和施金通为报告文学奖获奖者颁奖。资料图片

  彰显文学的价值和尊严

  文学,连接江河湖海,摆渡个体心灵,照亮烟火日常。

  短片《文学,跨越山海》《中国文学这十年》贯通现实和历史,呈现了文学之于生活的重要意义,展现了中国文学百年来走过的光辉历程。新时代十年来,中国文学天高地阔、气象万千。广大作家牢记“国之大者”,描绘时代巨变,攀登艺术高峰,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作出巨大贡献。

  本次盛典颁出的35篇(部)获奖作品,涵盖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理论评论、翻译7个门类,构筑了鲁迅文学奖的壮丽景观,呈现出新时代文学的多元、丰富与深广。

  每轮颁奖时,舞台竖立起光影编织的书签。伴着歌队的吟唱声,获奖作家从书签后缓缓走出,象征他从作品中,从他的思想和探索中,走向更为广大的读者和观众。一枚书签,犹如一叶扁舟,连接着大众与文学、读者与作家。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表示,举办“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就是以庄重盛大的仪式表彰获奖作家,彰显文学的价值和尊严,向广大热爱文学的人们展现新时代文学的丰硕成果和崭新气象。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这是小说《青春万岁》的炽热呼唤;“千万个青年人欢聚一堂,拉起手唱起歌跳起舞来,让我们唱一支友谊之歌”,这是歌曲《青年友谊圆舞曲》的欢快旋律;“年轻的朋友们,今天来相会,荡起小船儿,暖风轻轻吹”,这是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的青春约定……情景歌舞《文学里的青春》把文学与歌曲巧妙融合,诉说着青春的轻快与绚烂、激情与梦想,也展示了文学与各艺术门类跨界联动的可能性。

  本次文学盛典将文学颁奖典礼与作品朗诵、情景歌舞、舞剧、合唱等舞台表演形式相结合,展现文学之风雅,让艺术舞台绽放出文学光芒。同时,颁奖典礼首次与电视台晚会和网络平台直播融合,充分展示新时代文学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最大程度吸引并拥抱广大读者,让文学“破圈”传播。

  总导演周雄认为,文学来自田间地头、万家灯火,能在老百姓口中相传,为妇孺所知。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除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还需要媒体机构对文学进行“二次创作”,打造更加丰富多元的传播产品和宣发方式,让作家作品以更丰富的形态、更新颖的方式为读者所熟知。

展现新时代文学的丰硕成果和崭新气象

铁凝和张宏森为中篇小说奖获奖者颁奖。资料图片

  描绘新征程的恢宏气象

  文学吹响时代号角,呈现伟大实践,礼赞不凡英雄。

  歌曲《新征程,我们一起远航》生动表达“党把人民端端放心上,人民把党暖暖记心上”的真挚情感及共同踏上新征程,书写新时代华章的决心和力量。一直以来,广大作家扎根生活、扎根人民,与时代同步伐,反映现实、书写现实,不断从伟大社会实践中发现新的创作素材,拓展新的思想视野,开辟新的艺术空间。

  讴歌、表现、塑造时代英雄,表现人如何创造历史、创造生活,人如何坚忍、英勇地追求美好,是本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的一大亮点。在塑造英雄形象方面,军旅作家表现格外突出。王凯的中篇小说《荒野步枪手》、董夏青青的短篇小说《在阿吾斯奇》、刘笑伟的诗集《岁月青铜》直接切入我军当下强军现场,以结实饱满的形象、铿锵有力的语言,谱写了新时代的强军故事和热血诗篇,称颂了可亲可敬的基层官兵,塑造了真实动人的新时代军人风貌。

  短篇小说奖获奖者董夏青青现场分享了她与边防战士一起冒雪巡逻的故事。零下二十多摄氏度,风吹得人寸步难行,干粮冻成了硬块。“冒雪巡逻我去过,顶着风攀登我也去过”,正是因为“去过”,董夏青青用作品让更多人看到了边防战士的生活,了解到边防官兵的工作是重要的、有意义的。她也因此被亲切地称为“边防战士心中的小黄花”。来自鲁迅文学奖的这份荣誉不仅属于她,也属于戍边的战士们。

  当“人民艺术家”王蒙和湖南省花垣县双龙镇副镇长、十八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施金通为报告文学奖获奖者颁奖时,现场数次响起热烈的掌声。报告文学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在重大主题创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重大主题创作以爱党爱国为鲜明导向,体现了文学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践行了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的创作理念。比如蒋巍的《国家温度》,为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留下了重要文学记录,也是一份珍贵的民族记忆与文学记忆。丁晓平的报告文学《红船启航》生动还原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历程,表现了新中国成立后70余年间嘉兴人民对红船精神坚定的传承弘扬,有力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永葆初心、勇担时代使命的大党风采。

展现新时代文学的丰硕成果和崭新气象

短篇小说奖获奖者董夏青青(中)敬军礼。资料图片

  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本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勾勒出从时代英雄到平凡奋斗者的人物群像,折射出不同时代闪亮的精神图谱。正如铁凝所说:“当作家与党和人民一起奔赴我们民族的光明未来时,他自然而然就会被这沸腾的生活所打动,被可爱可敬的人民所感动。他的文字浸透了生活的汁液,也具有了时代的重量。”

  随着“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成为重要的时代命题,书写乡村生活细节,表现农事、风物、民俗等成为一种新的潮流。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经由文学语言的擦亮,绽放出迷人的光泽。

  “稻子熟了/在田野里/翻起了金色的波浪/大家夸夸棉花/它就笑咧了嘴/吐出雪白的软软的云朵”“种子被埋在大雪下/安静发芽/老枯树在夜里长出一根新芽/而我/在爸爸妈妈看不见的地方/偷偷长大”“你长高 长高/长到天上去都可以/根在我心里”……这些充满童稚的诗句出自湖南怀化粟裕希望小学的小学生们创作的上千首诗歌中。几位“大山里的小诗人”代表也来到了颁奖典礼现场,他们不仅享受了和作家阿来一起为五位获奖诗人颁奖的荣光,还得到机会向在场的作家们发出邀请:“我的家乡很美,房前屋后都结满了金灿灿的橘子,可甜了。我想请在座的各位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到我们大山去看看,教我们写诗。”观众席响起热烈的掌声,这是对孩子们真诚邀约的诚挚回答。

  “我是一名在青海湖边放牧的蒙古族人。”中篇小说奖得主、“80后”的索南才让这样介绍自己。身着华丽民族服装的他与观众分享他的故事,文学阅读如何引领他走入一个神奇的世界,他在放牧之余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他的小说以当代牧民生活为蓝本,展现神奇辽阔、生意盎然的西部原野,亲爱依存的各民族兄弟,在无垠的原野上演绎了动人的青春传奇。

  索南才让还回忆起了刚开始创作时一位文学期刊编辑对他的无私帮助。文学的荣光属于作者,也属于编辑。在“致敬编辑”环节,大屏幕上滚动着为中国当代文学繁荣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编辑们的头像,他们的视野、判断和劳作参与塑造着中国文学的风貌和进程。他们是站在作家背后的人,守护着文学的理想和品格。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诗人贺敬之创作于1956年的《回延安》是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名篇。此次为晚会全新创作的诗歌《回延安》既是向经典致敬,也重提文艺工作者“回延安”的初心与使命:“从延安出发/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以人民为中心/书写着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从延安出发/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坚守人民立场/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从延安出发/今天的我们/追随着先辈的方向/为人民抒写,为时代立传/我们的笔下,豪情万丈,山高水长。”演员张凯丽和刘劲慷慨激昂的朗诵将晚会的气氛推向高潮。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万水千山中国道路……”在《不忘初心》的嘹亮歌声中,本次“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落下帷幕。

  走下领奖台,一切从零开始,不忘初心再出发。蒋巍的一番铿锵之言代表了作家们的心声——

  “今天,我和所有获奖作家列队在这个辉煌的夜晚,让我们更深刻地意识到,出发,是一个作家最美的姿态!我相信,对于伟大中国梦和辉煌新时代所迸发的创造力,我们的想象力是永远不够的。只要有梦想,一切不可阻挡!”

  【获奖作者说】 

  文学之光,给灵魂以最温柔的投射

  索南才让(中篇小说奖得主)

  我是青海湖边的一个蒙古族牧民,很多年前,当我过早地离开了学校,在漫长的放牧中开始阅读时,我并不知道自己将来会从事文学创作;很多年后,当我跌跌撞撞开始写作时,我也没有想过某一天会站在这里。但是今天,我却真的站在了这里。这是文学之光,给我灵魂以最温柔的投射。

  中篇小说一直是中国文学版图里特点鲜明、力量强劲的一个领域,这里诞生了一批具有民族意识和现实主义精神的经典作品。中篇小说的丰收,有着人类命运的回响。可以说,每一个中国作家,都在中篇小说中感受到时代的形象和生活的细微。阅读这次获奖作家的作品,看到的是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更是中国故事的丰饶。

  创新是文学的鲜活生命力,我们也应当发扬守正创新的精神。我想用手里这支笔,带大家去看看我放牧的草原,认识和我一起长大的兄弟姐妹。我的文学梦想里永远有这辽阔草原和草原上可爱的人们,永远有我对海北草原的深情,对伟大文化传统的热爱,有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信念和坚守。

  在字里行间留住岁月的光影与人心的暖意

  董夏青青(短篇小说奖得主)

  短篇小说的篇幅虽然不长,但宕开的每一笔都可以洞见绿水青山、英雄的人民和伟大的时代。当我们的笔触落到一幅肖像、一棵树、一片月光,或是一个逝去的身影乃至一封家信之上,文字就会渐次照亮那些我们渴望记录的历史局部与人生细节——人们会读到信仰是如何支撑着一位母亲走向“未完成”的命运结局,会感慨于边疆之地,一棵胡杨树是如何激励孩童们燃起向往,会共情于理想者不懈思索的坚持,也会被月光下,杏烟河畔的女子们共度沧桑的辗转曲折而感染,被边防军人身后,那星星点点的万家灯火所触动。

  和每位有志于短篇小说的作者一样,我们希望能像前辈作家那样,通过凝视一处时间的截面,在字里行间留住岁月的光影与人心的暖意,让属于这个时代的人们的心灵面貌,在万把字、百余句的述说中清晰可辨。由此看来,未来值得我们去记录的故事还有太多,那些将令人振奋与感动的角色和故事,就在某一地,等待着我们所有人用情、用力地书写。

  出发,是一个作家最美的姿态

  蒋巍(报告文学奖得主)

  2019年秋,当我带上一盏小台灯,不断翻山越岭进村入寨,走向全国扶贫攻坚的广阔战场时,我忘记了那年我72岁。

  先是陕西黄土高坡的一排排窑洞,再到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然后是贵州的崇山峻岭,上海支援全国的扶贫中心,最后进入黑龙江省著名的“傻子屯”。近两年时间,我绕了全国一圈,归家时已经75岁了。太太说我“虽是老骥,并不伏枥”。写作时待在小旅店的房间,经常一整天没人说话,写到动情处,自己或泪流满面,或放声大笑,整个身心好像还在田间地头和乡亲们中间。今天,我可以骄傲地作证:走遍大江南北,到处是青山秀水、明窗亮瓦的新房舍,甚至是一栋栋红柱飞檐的小别墅了,流传千年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曾经泥浆满地、柴草乱飞的破败村庄,已永远成为历史的记忆。如画江山、美丽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最新最美最广阔的画卷!

  无论多么伟大的意义,都是由细节组成的。在贵州铜仁的一个移民安置区,一位姓袁的农妇脱口而出对我说:“没想到幸福生活来得这么快!”在楼下的广场上,居委会干部正在给一大群老头老太太办学习班,任务是教他们如何记住楼号房号,如何乘电梯,如何开防盗门。为描述这一切,我渴望并愿意不断地出发。

  为一个伟大的时代献出自己的声音

  陈人杰(诗歌奖得主)

  我2012年援藏,2019年留藏,至今已经十个年头了。从杭州出发,一路向西向上,选择了不断攀登的道路。承蒙诗神的眷顾,感恩时代的召唤和西藏的接纳,把我从普通的支边人变成美丽家园的讴歌者。在雪域母亲饱含深情的爱抚下,我完成了一次新的成长,领受一种崭新的教育,诗歌便是启迪神志、激荡青春的课程之一。

  在这个一晃便是半生的岁月流年里,忘不了我在儿子三个月大时便去了西藏,而几年后,当我被牧民亲切地称为“创建幼儿园的牦牛”,我看见儿子又长高了,他的年龄便是我在西藏的年轮;忘不了妻子为了支持我的事业,在我第二次申请援藏时说:“你放心,我们的孩子我照顾好,牧区的孩子也需要你的照顾”……

  沃尔科特说:“要改变你的语言,必须改变你的生活。”面对万里羌塘草原上白云与羊群交融的地平线,面对冰雪高原一片片地开出的小花,面对西藏的神秘、深邃和新时代新征程中的千年巨变,当我跋涉,我才能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并深感我留在雪域里的那些脚印,正是个体生命向辽阔世界的致敬,那是我和大地、万物建立的联系,是为一个伟大的时代献出自己的声音。

  带着关怀和温暖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庞余亮(散文杂文奖得主)

  在基层热爱文学写作多年,文学已经改变了我的生命。写作并没有指望获奖,但是鲁迅文学奖还是准确地找到了我,这必须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和火热的生活,感谢中国作家协会对于基层作家的关注。表现真善美,具有时代性和人民性的作品,一定会得到读者的喜欢,也一定会被公正而温暖的评委们及时发现,这就是文学根植于生活结出的神奇的果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生活中本来就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小先生》这本散文集的生活土壤就是乡村学校和所有为乡村教育默默奉献的老师们。因此,《小先生》的荣誉不仅是我个人的荣誉,更是那些在乡村教育默默奉献的老师们的荣誉。我会把这份关怀和温暖传递到我们的基层作家中,更会带着这份关怀和温暖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回报面前这火热的生活和我们身处的这个伟大的时代。

  优秀批评家要和普通读者在一起

  张莉(文学理论评论奖得主)

  能获得以鲁迅先生命名的奖,真是莫大的荣耀。在这样的庄严时刻,我想到鲁迅先生的话:“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和无数的人与无穷的远方在一起,是一位好作家应该拥有的情怀,也是一位优秀批评家应该到达的境界。优秀批评家要和普通读者在一起,和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在一起,唯其如此,他/她的文字中才能有情怀,面对作品的文学情怀,面对社会的人间情怀。优秀批评家有如我们时代的“持微火者”,他/她有温度、有情感、有个性,有发现;他/她是文学的知音、是作品的知音、是作家的知音。与此同时,优秀的文学批评家要有忠直无欺的品德,他/她可以热烈赞美一部作品的优长,也能坦率讨论一部作品的缺憾,他们懂得与作家、与作品“将心比心”,终生致力于和作家、和读者、和我们的时代凝聚起珍贵的审美信任。

  向外探求,体验不同的文化

  杨铁军(文学翻译奖得主)

  文学翻译是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为,其本身便蕴含了一个最根本的人生伦理,即,在承认不完美的前提下创造完美;如果完美注定不可企及,那么翻译就是无限逼近这个“不可企及”的一个过程。对译者来说,若是能够再进一步,一番劳作之后,像保尔·瓦雷里那样喟然而叹:“多好的酬劳啊”,这本身便到了很高的境界了。这一番劳作的过程可能是漫长的、痛苦的,是严酷的考验,但却不吝于提供一个“有会于心”的保证。

  从古至今,我们中国人都是一个好奇的民族,充满了向外探求的欲望,这是中国文化的生命力所在。最好的例子就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其生命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翻译的刺激,我们应该对此感到自豪。因为这也正是汉语活力的表现:唯其包容万有,所以气象万千。作为译者,我们更容易从一个沉浸者的角度去体验不同的文化,参与汉语语言和文化的持续更新,体验到最大的快乐,何其幸也!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21日 09版)

84800587 、84800585 版权所有:华声在线股份有限公司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ICP备案号:湘ICP备20006192号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金鹰影视文化城 邮编410003 办公电话:0731-84801916 传真:0731-84801955 邮箱:2399739646@qq.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全国新闻记者证管理及核验网络系统  网络警察报警岗亭  网络警察报警岗亭